“取消购房公摊“?房子“明码标价”时代恐怕真的要来了!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天下买房人,苦公摊久矣!
而提到购房公摊面积,也许每个购房者都有一肚子的抱怨和憎恨!
但这一次,取消购房公摊,明码标价这一政策,恐将真要来了!
1,10月8日,为落实《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的新要求,进一步规范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行为,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在原规定的基础上,研究起草了《北京市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近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而这一举措,直接引发了一些人的关注,有人质疑这是取消公摊的前兆。
同时,从这份征求意见稿中,四个方面内容被加以明确:
1、商品房销售需明码标价,实行一套一标。
2、明码标价,不仅要公开标示价格,还要标示与价格密切相关的7种信息,尤其是套内建筑面积每平方米单价。
3、适用于新建商品房、存量房(二手房)、限价商品房及经济适用房、共有产权房等相关保障性住房。
4、商品房经营者同时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销售商品房的,应当依法分别明码标价。若通过网络等方式销售商品房,应当通过网络页面,以文字、图像等方式进行明码标价。
而一旦该意见稿通过,就意味着未来北京公摊猫腻就将藏不住了,房源买卖也将更加清晰透明。
对此,易居研究院总监严跃进表示:这次政策除了直接的房价管控外,提及的“套内建筑面积每平方米单价”,有助于减少一些大公摊得房率低的“猫腻”操作。
2,取消公摊,买房按套内面积计价,可谓一直都是每位购房者的梦想。
但想完全取消公摊,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虽然“公摊面积”起源于香港,但在2013年,香港就取消了公摊面积。
而回看国内,2019年2月18日,住建部在《住宅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中有一条16字的新规定: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
这无疑让我们对取消公摊,看到了希望。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征求意见稿”,所以不能作为取消公摊面积的国家法律法规依据。
但重要的是,这是住建部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明确提出房屋应由套内面积来进行交易,算是开了个好头
而这一次,北京发布《北京市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虽然目前没有形成法律效应,但起码给未来房地产交易市场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带头作用,明码标价,透明消费。
3,事实上,这些年,买房人跟公摊面积之间的“恩怨”就没消停过。
“花大钱买小屋”、“暗藏猫腻”……争议可谓是从未中断。
这不,今年7月,西安一新楼盘公寓房公摊率超过50%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并引发广大网友热议。
从网友提供的购房合同显示,该套房源的预(实)测建筑面积共69.75㎡,其中套内建筑面积32.71㎡,分摊共有建筑面积37.04㎡,公摊率高达53%。
对此,销售人员表示,小区公摊面积规划合理且符合国家规定,否则不可能拿到房管局的批准文件。
更让人意外的是,该楼盘所在辖区住建局工作人员对此作出回应:目前公摊面积的占比没有明文规定。基于此,我想问:买一套房,一半是公摊,这样真的合理吗?
同时,这里面还涉及一部分虚假宣传问题,如置业顾问在卖房时,经常会用高公摊-赠送面积=低公摊,混淆概念,致使买房人受骗。
但住进去之后,物业费、取暖费等都是按照建筑面积交的,不仅增加了居住成本,还影响了居住感受,备受买房人诟病。
所以,取消公摊可谓是势在必行,相信有香港的前车之鉴,取消公摊面积指日可待,而这一次北京的率先行动,也无疑给广大买房人指明了方向。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